故障問題 |
現 象 |
原 因 |
一、過充電 |
1.蓄電池外殼色澤變暗。 2.隔板變黑。 3.電解液液面降低或呈現紅色。 4.極板活性物質嚴重脫落。 5.用容量測試儀檢測指示紅區。 6.啟動車輛困難,從車上取下蓄電池時溫度較高。 7.電解液比重高于標準值。 8.蓄電池正極板柵嚴重腐蝕。 |
1.車輛充電電壓調節器設定值過高(蓄電池充電電壓應為13.8~14.4V)。 2.車輛充電電壓調節器失控。 3.車體外人工長時間大電流充電(蓄電池充電電壓應為14.0~14.5V)。 |
二、過放電 |
1.開路電壓在10V以下。 2.電解液比重在1.15g/cm3以下。 3.正極板表面呈現黃色或黃白色(正常為棕褐色),極板彎曲嚴重。 4.蓄電池正、負極板活性物質堅硬結實,一折就斷。 5.蓄電池多格結冰。 |
1.電池充電不足而繼續使用。 2.車輛用電線路發生了短路。 3.車輛不使用時未關掉用電器。 4.車體充電調節器電壓太低(低于13.8V)。 5.長時間放置未及時充電。 6.用戶往電池內加入雜質超標的電解液。 |
三、注液不當 |
完全充電后,電解液比重過高或過低,用戶反映蓄電池容量低、啟動困難。 |
1.初注電解液比重過高或過低。 2.使用過程中液面降低,補入了硫酸液或不純潔的水(河水、井水、自來水、飲用礦泉水等)。 |
四、短路 |
1.開路電壓10V左右或以下。 2.六單格中某一單格電解液比重明顯偏低。 3.用容量測試儀放電時某單格冒所泡。 4.充電不反應、放電冒氣泡。 5.蓄電池單格結冰。 |
1.極板彎曲變形,造成隔板穿透短路。 2.有鉛粒落入電池組中。 3.隔板破損。
4.使用過程中不慎使電池組中落入導電物。 5.電池經長期使用,壽命已接近終止,極板活性物質嚴重脫落。 |
五、斷路 |
1.用容量測試儀放電時電壓為0V,電解液比重正常或接近正常。 2. 用容量測試儀放電時電流表指引異常不穩或幾乎沒有電流。 3.用容量測試儀放電時有大量氣泡冒出。 4.用手敲擊端極柱處發出“卜卜”的空洞響聲。 |
1.接線極柱或電池組間熔接不良。 2.電池組未完全落到槽殼底面,使用一段時間后極柱被震斷。
3.外部短路(蓄電池接線極柱上可能會留下局部熔化的傷痕)。 4.發動機故障長時間大電流放電。 5.起動機故障長時間大電流放電。 6.蓄電池連接線連接不牢。 |
六、充電不足 |
1.電壓在12V以下(6V蓄電池小于6V)。 2.電解液密度在1.22g/cm3以下。 3.啟動困難,燈光暗淡,喇叭聲弱,車內其他電器使用異常。 |
1.車輛充電電壓調節器設定值過低或充電系統故障。 2.車輛負荷大于充電量。 3.電路有輕微短接。 4.發動機故障。 5.起動機故障。 6.接線極柱搭線接觸不良。 7.用戶私自改裝電路,加裝用電器。 |
七、未及時補水 |
液位低于液面下限(min),甚至低于極板上端面。 |
未及時補加純水至上液面線。 |
八、漏液 |
1.蓄電池外殼或接線極柱無明顯撞擊、摔打、擠壓而引起的碰傷,但蓄電池漏液。 2.用戶行為致使蓄電池損壞。 |
槽與蓋之間封合不良。 |
用戶搬運、裝卸或其他意外造成。 |
九、反極 |
1.蓄電池容量明顯下降。 2.新電池加液后,開路電壓只有8V左右(密封良好且未超過貯存期)。 |
裝配問題。 |
3.蓄電池已正常使用一段時間之后,出現反極。 |
過量放電造成某一單格荷電放完后被其他單格反向充電。 |
4.接線極柱、匯流排呈現相反的顏色。 |
用戶充電時誤將蓄電池極性反接。 |
十、壽命終止 |
1.蓄電池殼底部活性物質脫落較多。 2.蓄電池殼色澤變暗,明顯陳舊。 3.電解液變黑,充電時呈現混濁。 4.板柵腐蝕。 5.用戶反映充電效果差,不能啟動車輛或啟動十分困難。 |
蓄電池壽命終止。 |